哪里治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xwdt/天下苦知网久矣。
这两天,中国学术圈真是炸开了锅,上到各大高校,下到硕士博士、讲师教授,都在围着中国知网吃瓜。
提起知网的纷纷扰扰,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起那位“撬动”知网的老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
年,中国知网擅自收录赵德馨多篇论文,赵德馨不仅没拿到一分钱稿费,而且,他发现自己下载自己的文章竟然还要付费。
赵德馨一气之下起诉知网,知网上的所有赵德馨的文章均被下架。
近日,赵德馨最终全部胜诉,累计获赔70余万元。
5月13日,知网在败诉后,专门向两位老教授登门道歉,希望能得到两位老人的谅解,并重新上架他与妻子周秀鸾的论文作品。
上个月,中科院因不堪每年千万的知网订购费,不得不停用知网。
一个学术网站,知网为何会掀起如此轩然大波?为何会遭到如此多的非议?
我们不妨来看看它的前世今生和它的“三宗罪”:
知网的前世今生
年,中国学术圈蓬勃发展。
但在此之前,如果要查找文献,最常见的做法先通过光盘检索,然后再找到纸质文献获取资源,相当不方便。
这时候,清华大学的毕业生王明亮突然冒出一个大胆新奇的想法:
如果把所有文献资源统一保存在电子数据库系统中,供人直接全文检索并浏览不是更方便吗?
年,带着这个兴奋的想法,39岁的王明亮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召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筹集了30万元启动资金,孵化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项目,这就是知网的前身。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期刊网”的数据库不断壮大,成为集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年鉴、统计数据、图书、标准、专利等资源于一体的知识服务网站。
年,中国期刊网改名为中国知网。
当时,中国期刊网推出的目的是把全国各种论文集合在一起,由于是清华大学出面,为此,国家各个部门都支持。
可以说,是国家力量成就了知网,是学者们的学术成果支撑了知网。
知网的三宗罪:
01、侵犯知识产权
据官方数据显示,目前知网已经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涵盖了2亿多篇中文文献。
很多人开始不解:这么多资源,究竟是从哪儿来的?
高校是很重要的一个渠道。
目前,我国高校和知网都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学生在提交硕博毕业论文时,将会允许将其论文编入知网数据库。
如此一来,知网就轻松获得了各大高校学生的论文版权。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毕业论文往往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心血去完成,但是知网直接把广大学生的心血搬到自己的平台上,高价对外出售。
一篇文章,下载一次就要30元。
搞笑的是,他们赚钱到了疯狂的地步,连原作者自己下载自己的作品都要收费。
有人会说,我的知识产权呢?
他们会说,原作者没有提出停止侵权、要求删除等诉求,因此,是一种稳定的关系。
湖北作家陈应松也对知网提起了诉讼,并且提出了元/千字的赔偿要求。
知网代理人表示:如果按赵德馨教授元/千字赔偿标准,那么知网全部在库作品要赔1亿元,知网获益也不高,如此高昂的赔偿无法承担。
看看,理所当然地拿别人的作品和心血来营利,当你来维护自己正当利益、对自己的知识产权提出索赔时,他们又会哭穷说:
你这几万我们赔不起。
02、把公益变成生意
文章前面也说了知网的前世今生,知网是中国最大的科学文献数据库。
知网诞生之初的定位,有很强的公益色彩,不是一个纯商业的数据库。
国内的学者也很支持知网,都把自己的学术著作上传到知网。这样就方便了所有人,知网一度欣欣向荣,发展成全球最大的中文知识数据库。
就好比,它开始建了一个公益展览馆,让大家把自己家里的“珍宝”放在里面展览,可以签署上你的名字,分享给大家看,多么光耀门楣的一件事!大家踊跃参与……
时间久了,展览馆藏品多了,名气大了,他们就想到了一个主意:收门票,想看更珍贵的需要再单独买门票,而且门票每年都在涨。
根据知网公布的“计费标准表”,常规数字出版期刊全文和会议论文按照每页0.5元的价格收取下载费用,硕士学位论文每本下载价格为7.5元,博士学位论文则是每本9.5元。
博士论文的下载费在近半年还经历过一次下调,此前博士论文为25元一本,硕士论文为15元一本。
我们都知道,知网的发展,离不开全国无数大学、研究所的鼎力支持。
就连如今,硕士博士的毕业论文都还在源源不断地收录在知网平台。
虽然,从知网公布的稿酬通知来看,似乎也提供了一定的稿酬,但显然标准低于元/千字。
大多数人只有30-元不等的现金稿酬和面值-元的知网阅读卡。
知网未经原作者的同意,也没给作者版权费,就把别人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论文和研究数据,直接拿来主义,当成自己赚钱的工具。
有媒体曾经采访了数位博士、硕士之后,大多数人表示知网并没有给钱。也有的确实给了现金,但是相对于下载量来说,钱真的很少。
如此看来,知网真的是一本万利啊!
但是,知网的“心机”,显然不止于此。
03、滥用市场垄断地位
据公开报道显示,年知网的年收入就轻松实现10亿元小目标,并且其毛利率维持在60%以上。
专业收割大学和科研机构一年又一年,知网的收费也“芝麻开花节节高”。
有数据显示,自0年以来,知网数据库收费价格平均涨幅超过10%,近十年来,涨幅将近20%。
知网续订贵,连年涨价。
可以说,知网拥有绝对的定价权。
对于中科院也不放过,一年收上千万,还继续涨价,导致中科院也受不了,宣布停用。
武汉理工大学采购知网数据库花了.85万元;北京语言大学支付65.45万元。
就连知网原来的股东、当年养育了自己的清华大学,不给钱也不能用,知网一年也照收.03万元。
另外,知网查重费是按照次数收费的,而且这个收费竟然还是分淡旺季的。
很多毕业生一篇论文修修改改,查重次数往往不止一次。
这意味着,他们是一棵被割了又割的韭菜。
知网如此,确实是惹众怒了。
知网,一方面打着知识共享知识、知识付费、保护版权的旗号,另一边又以压榨作者收益和独家垄断的行为赚取高额的利润。
当年,翟天临在直播中秀自己博士后高学历时随口说了一句“知网是个什么东西”,瞬间上了热搜,整个中国的学生都被惊呆了。
没有国家,没有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没有千千万万的学者,知网又算是个什么东西呢?
把一个本不该做成生意的事情,做成了暴利生意,这其实是在愚昧我们的学术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