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云计算的大潮,我们看到是甲骨文英雄迟暮、步履蹒跚。
阿里为什么要去Oracle,因为它很难适应互联网大规模应用对扩展性的要求,与其说是去IOE,更不如说是分布式架构战胜了集中式架构,开源系统战胜了商业系统。
去O,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对其依赖过多,成本偏高,技术上逐渐产生依赖感,甚至不需要Oracle的地方也用Oracle。
阿里再举“去O”大旗
“今年将帮家企业去O,完成0套传统数据仓库上云。”日前,阿里云数据库负责人李飞飞在阿里云峰会上表示,经过多年技术演进,“去O”已进入大规模攻坚阶段。所谓“去O”是去掉Oracle(甲骨文)数据库。
因Oracle等传统数据库架构无法满足企业面临的业务挑战,电信、金融和政务等客户正在核心系统领域加速“去O”。尽管Oracle也在向云迈进,但其中要面临的挑战并不小。李飞飞表示,Oracle就像一只恐龙,它的系统非常复杂,面临着巨量的现有代码改造的挑战,想转身没那么容易。相比之下云厂商做数据库,没有历史的包袱,可以快速彻底基于云原生做数据库。
据悉,中国联通就通过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PolarDB-X等技术,重构了中国联通的核心IT架构,实现了对中国联通3.6亿用户的无缝“广覆盖”,成为全球最大的云上BSS系统;某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则通过PolarDB-X支撑信用卡、借记卡等关键业务;国税总局采用阿里云AnalyticDB实现了全国税务实时分析,推动个税系统改革。
通过阿里云“去O”的案例还包括:PrestoMall、上海伯俊、百华悦邦、银泰百货、朗致集团、谊品生鲜、石基零售等。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抛弃传统甲骨文Oracle数据库,这绝对不会是单一的自身需求,而是行业趋势。
01甲骨文为何落寞?
众所周知,数据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科技公司竞争力的来源。甲骨文正是凭借其在服务器、数据库软件、存储设备上的优势,几乎垄断了全球商用数据库系统的市场份额,成为仅次于微软的第二大软件公司。问题是,10年之后,甲骨文为何落寞?
首先、霸道的价格和销售政策
比如服务费政策。ORACLE在全球市场的销售惯例是,客户购买产品后,每年还要交22%的服务费,以提供软件系统维护和升级。但是,中国市场并不成熟,客户对缴纳服务费表示非常不解。Oracle态度强硬,如果出现问题,会立即“拉闸限电”。
后来,虽然服务费率有所调整,但是直到年,Oracle还在和联通进行拉锯谈判,试图惩罚联通,让其一次性缴纳万的服务费。
霸道的做法让中国用户很不爽。
其次、国内现在的国产化/安全自主可控等政策导向
从诸多方面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自主可控的重大意义。特别是近一年多来,随着美国对我国的科技封锁与遏制,核心科技重要性愈加凸显。
数据库作为三大核心基础软件之一,在信息化领域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作为传统大型商业数据库的典型代表——Oracle,在国内众多领域使用非常广泛。在金融、电信、交通、医疗、制造业、能源等诸多领域均有大量使用,几乎覆盖了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在数年前曾提出过数据库领域的”自主可控”,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在实际落地中并没有很好的贯彻。随着近些年来国内软件的发展,其基础条件已逐步成熟。
而且,甲骨文创始人LarryEllson多次渲染中国威胁论,也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最后、国内厂商如阿里“去O”成功鼓励和带动了众多企业。
年底,阿里内部提出了一条去IOE的技术路线:“低成本、线性可控、去中心化(分布式):去IBM,PCSever替代小型机;去Oracle,用MySQL替代;去EMC,用中低端存储”。第二年,进一步提出用MySQL+自研数据库替代Oracle,并不再使用高端存储。
而从年和年开始,业务快速增长的阿里开始面临世界级难题——数据库太大。年,阿里已经成为全亚洲最大的数据库用户。以当时的技术能力,如此大的数据库已经几乎不具备扩展可能。
从以上事实我们看出,可以推断阿里云王坚博士写下第一代码的时候,阿里基本就确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年底,淘宝系“去IOE”完成。年5月17日,阿里集团最后一台IBM小型机在支付宝下线。而EMC存储设备在年中全部下线。同年7月,Oracle的数据库被“赶出”淘宝核心的广告系统。
“去IOE”让中国企业看到了样本,一时间阿里的工程师团队变成了接待部门,各类政企来考察参观,取经“去IOE”。股市上更是出现了“去IOE”概念股,随着EMC被收购和IBM中国的失速,这个概念股更是一路上涨。
02云计算带来的技术迭代势不可挡
年第四季度,巴菲特清仓了其持有了21亿美元甲骨文股票。在被问及原因是,巴菲特是这样说到的:
“从我的角度来看,LarryEllson在甲骨文的工作很非常出色,但是我不了解他的业务,看不懂甲骨文。”
说到底,其实在巴菲特的眼里,甲骨文不能被视作是苹果那样的消费公司。言外之意,甲骨文的数据库尽管很先进,但是打败甲骨文的并不是另一家数据库更先进的公司,而是“云计算”。
甲骨文是做数据库起家,然后在软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但是,现在数据库已经处于被云服务吊打的地步。
这里的云服务,其实就是云计算。
国外市场,AWS于年推出业内首个云原生数据库Aurora;国内市场,阿里云于年9月在国内率先发布了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并于年4月正式商用。
甲骨文中国,曾经的大客户阿里巴巴,现在是国内最大的云服务厂商,有了云服务之后,阿里就和甲骨文断了合作。
而甲骨文依旧没有在云计算上发力见效。
3月份,据IDC报告,全球云计算市场TOP5为亚马逊AWS、微软Azure、阿里云、IBM和谷歌。甲骨文未进前五,被阿里云抛在后面,其传统数据库业务被阿里吞噬似乎很难避免,至少在亚太地区非常危险。
而云数据库先对传统数据库特点突出:
成本低:大约为传统数据库成本1/6
方便快捷:直接在Web界面选择企业需要的配置,快速的申请与创建。
高可靠性:云数据库拥有多重监控、数据自动备份、安全加密等强大功能大大增加了企业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安全性高:全天候7*24小时的客服团队帮企业维护数据库。
第五、灵活性:它可以按照企业的不同要求来选择数据库类型、内部配置、以及弹性拓展空间。
03后记: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预测,到年,全球3/4的数据库都会在云上运行。这对于甲骨文来说绝对是一个坏消息。而随着中国市场的天时、地利,各方参与其中,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失落还会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