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历史事件
年11月30日,由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主办、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今日头条联合承办的“互联网+地震”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与移动资讯平台今日头条达成战略合作共识,中国地震台网将致力于缩短地震发生后紧急信息的产出时间,今日头条则将努力缩短将该信息推送至受地震影响区域用户手机上的时间。
据了解,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在震中发生时,破坏性地震波在到达预警目标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灾难到来前几秒到几十秒给出警报的技术。理论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比减少39%。
早在年3月,双方就已完成了技术对接。中国地震台网一旦监测到地震,自动触发和实时处理系统会自动分析,生成地震速报参数,随后,由今日头条的精准推送引擎在第一时间推送给受地震影响地区的民众。从接到中国地震台网的速报数据,到3亿今日头条用户接收到今日头条的紧急信息推送,这个过程目前是60秒左右。在未来,今日头条的目标是让这个过程缩短到接近0秒。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蒋海昆介绍,中国地震台网近些年持续发展,地震监测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从汶川地震14分钟对外发布地震参数,到雅安地震的55秒钟发布,进步是明显的。
“地震预警有其局限性,大地震的震中是损失非常严重的,震中区域反而是地震预警系统所不能预警的区域。”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山有表示,地震预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环节共同参与才能发挥社会减灾实效。有了地震预警,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地震灾害。因此,地震紧急信息服务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特别是各大互联网企业。
今日头条总编辑夏勇表示,地震信息的推送如果在快速及时上做到极致,可以为处在地震影响区域的公众赢得*金的避险时间。“地震预警、防灾减灾,这就是在‘技术+权威透明的信息’之后带来的一种全新可能,这种模式可以复制到更多的领域里。”夏勇说。
影响力:★★★
02
—
系统高可用架构设计之缓存
“历史上的今天9.12--新浪微博瘫痪无法刷新访问”以及“历史上的今天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