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终于把自研数据库说清楚了
TUhjnbcbe - 2021/7/4 0:35:00

国人在数据库领域创造了很多振奋人心的故事,无论是若干年前在IBM、Oracle等老牌数据库厂商面前坚决说“不”的果敢,还是如今在TPCC擂台赛中怒震八方的嘶吼,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国产数据库驾到,时代变了!而在所有应用场景中,金融领域的数据库对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有着全行业最高级别的要求。对于数字化转型中的金融机构来说,数据库的选型、数据库技术的自主可控显得至关重要。作为软件系统的基础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已超过了半个世纪之久。发展至今,数据库家族非常庞大,分类也越来越多。

数据库海洋里的先驱者从鼻祖级别到子孙满堂,数据库的发展全都围绕“数据管理”四个字展开。最早的数据管理可追溯至上世纪五十年代,通过大量分类、比较和表格绘制的机器运行数百万穿孔卡片来进行数据处理,再将运行结果打印成纸或制成新的穿孔卡片来存储。所以,早期的数据管理非常简单粗暴,通过一摞摞纸片和卡片这种文件存储的方式便是它的雏形。年,雷明顿兰德公司推出的一秒钟可输入数百条记录的磁带驱动器引发了数据管理的革命。年,IBM紧随其后生产出磁盘驱动器TheModelRAMAC。尽管当时的驱动器只可以储存5MB的数据,连一首歌的数据容量都存储不下,但这已经是一个跨越式的进步。因此,靠着先天优势,IBM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整个市场的首席香饽饽。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开始广泛应用于数据管理,数据库系统的萌芽出现了。按照数据模型的特点,传统数据库系统分成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三类。在数据库发展史上,网状数据库有重要意义。层次型DBMS是紧随网络型数据库而出现,最著名的当属IBM公司在年开发的IMS层次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IMS。IMS一度成为市场里的领航者,直到关系型数据库的到来,宣告了谁才是时代的王者。年6月,IBM公司的埃德加·考特发表被认为是数据库领域最重要的论文《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关系型数据库革命的序幕拉开了。新事物的诞生往往需要一些充分必要条件,SQL语言的诞生便是关系数据库蓬勃发展的关键。年,IBM的RayBoyce和DonChamberlin里程碑式地提出了SQL语言。年IBM的Codd发表的论文《数据库关系理论》里介绍了关系数据库理论和查询语言SQL。随后,Oracle的创始人LarryEllison敏锐地意识到在这个研究基础上可以开发商用软件系统。几个月后,Oracle1.0诞生了。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了SQL正式国际标准,SQL成为最重要的关系数据库操作语言。于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关系数据库进入了一个*金发展期。彼时,Microsoft、甲骨文等软件公司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崛起,同时Informix()、DB2()、Sybase()等数据库产品也陆续诞生。年,由于IBM发布的DB2姗姗来迟且只可在MVS上使用,让Oracle在市场上抢占了先机。几年内Oracle迅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DBMS供应商,并且称霸至今。为了在市场中分一杯羹,年,微软与Sybase合作开发了SQLServer4.2版,而6.0版本后,微软掌握了独立研发权。90年代,Oracle、DB2、SQLServer、Sybase等数据库产品相继进入中国。随后,Oracle、DB2、SQLServer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三足鼎立局面,数据库市场进入寡头垄断时代。今天,Oracle数据库已更新至11g版本,很多世界巨头依然对它难舍难分。国产数据库乘风破浪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库技术大爆炸的时代。这几年,NoSQL数据库、NewSQL数据库、时序数据库、图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超融合数据库等专业数据库技术发展势头很猛,国产数据库的表现也相当亮眼。过去十年,是互联网发展的*金十年。与此对应的是业务系统访问并发呈指数级上升,海量数据计算和分析需求越来越普遍,传统单机系统在业务支撑、成本、开放性等方面均面临巨大挑战,数据库垂直扩展模式难以维护等困境。眼看着数据库性能瓶颈快要扼住发展的喉咙,摆在这些长久依赖Oracle、IBM等传统数据库的巨头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开启无限加量的PLUS模式,即更换更多更强的服务器、硬盘、内存、CPU等,要么自研能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数据库。开拓者们的眼光一开始就聚焦在更长远的未来,他们发现即便是系统变成真正的“傻大粗”,也只是解了燃眉之急,不能从源头解决问题。再看一眼像Oracle、IBM等传统数据库高昂的拓容价格,像阿里这样的富一代也吃不消哇!那么,自研数据库,走起!年后,云计算和开源社区兴起,国产数据库开始了弯道超车。年被认为是国产数据库的元年。这一年,众多国产数据库产品闯入了我们的视线,热度不断攀升;这一年,OceanBase登顶TPCC,并于一年后再次刷新自己的记录。从刀耕火种到摘下Oracle在数据库领域的皇冠,国产数据库经历的是一段不被理解和不被看好的岁月。在国外数据库先驱长期占据市场优势的情况下,国产数据库要想杀出重围,一是要付出多倍努力,二是要拿出更强的产品才能在客户面前更有底气。当然,国产数据库发展至今,已然是百花齐放。未来,国产数据库的发展趋势相对也比较明显,即往云原生和分布式发展。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应运而生数字时代,数据成为各家必争之地。在金融应用场景下,国内数据库市场于近几年开始发生变化。随着应用层和业务层的压力加大,金融机构对分布式技术架构转型的需求应运而生。作为软件系统的三大底层技术(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之一,数据库成为系统往分布式架构转型的枢纽。不过,在早年国外传统数据库厂商盘根错节的“蚕食”下,这个核心变得又硬又难啃!面对如今市场的需求变化,传统数据库系统呈现出一个通病:又笨重又贵。再是,随着诸如年“棱镜门”事件的爆发,各界越来越重视数据安全和技术自主可控。此外,金融机构对快速、灵活、可伸缩性、创新、敏捷等开发能力需求大大提升,出于对长期IT建设的成本考虑,自主可控更是成为他们出于自身长远发展考量的刚需。数字化时代,金融机构的整体架构正处于往分布式、云原生、微服务等方向发展的关键时刻,数据库的选型便显得至关重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年)》,我国将有计划、分步骤地稳妥推动分布式数据库产品先行先试,形成可借鉴、能推广的典型案例和解决方案,为分布式数据库在金融领域的全面应用探明路径,确保分布式数据库在金融领域稳妥应用。目前已有不少业界实践证明了分布式数据库应用于金融场景的可靠性。同时,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云化已经在路上。为充分满足金融特性,恒生将推出LightDB数据库,重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终于把自研数据库说清楚了